截自 自由時報 「寶寶懸壅垂分岔 可能是隱性顎裂」 寶寶懸壅垂分岔 可能是隱性顎裂 2017-10-23文/盧亭辰 也許寶寶出生時,父母會被醫師告知:「口腔檢查發現懸壅垂分開了,但是軟顎的型態是好的。」這到底要不要緊?在醫學裡,「分岔的懸壅垂」可能有「隱性顎裂」的問題。 「隱性顎裂」指的是,雖然外表看似正常,但是內部的結構跟顎裂是一樣的,顎裂所造成的語音閉合不全以及容易中耳積水的問題,甚至喝水會逆流到鼻腔等情形,都有可能發生。 台灣是唇顎裂的好發地區,約700個新生兒之中就有1個唇顎裂。唇裂在產前篩檢可以發現,但是顎裂一般來說是看不出來的,更何況是「隱性顎裂」。 如果是顎裂的寶寶,一出生就會被轉診到小兒顱顏外科門診,但是隱性顎裂的父母卻常常遍尋不著病因。寶寶自小就受到中耳積水,甚至聽力問題困擾,開始會說話之後,才發現講話有鼻音,有些小朋友甚至做語言治療1年之後,才轉到我的門診。 根據國外統計,隱性顎裂的小朋友大約只有15%需要手術矯正,但是盛行率很難說。因為來就診的病童都是已經說話有鼻音了。大部分的隱性顎裂小朋友約3-4歲才來就診,我們會請語言老師做評估,如果真的有語音閉合不全就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跟顎裂手術相同,我們採用Furlow氏Z型縫法,好處是可以延長軟顎的長度,也可以把內部錯置的肌肉做很好的調整。這個手術方法在隱性顎裂上的使用,最早是陳國鼎教授發表在世界整形外科雜誌,目前已是全世界的標準治療方法。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顱顏外科主治醫師) ▲隱性顎裂,可看出懸壅垂分岔。(照片提供/盧亭辰)
0 評論
發表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