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兒童整形顱顏外科 盧亭辰醫師
  • 首頁
  • 簡介
  • 頭型異常
    • 如何睡出理想的頭型?
    • 姿勢性頭型異常 >
      • 寶寶頭型怪怪的, 是顱縫早閉症嗎?
    • 被診斷出顱縫早閉症, 該怎麼處理?
    • 顱縫早閉症造成的腦壓上升
    • 顱縫早閉造成的小腦扁桃體脫垂
    • 矢狀顱縫早閉 >
      • 矢狀顱縫早閉症最新治療指引(2021)
      • 非典型矢狀顱縫早閉治療指引
      • 矢狀顱縫早閉 案例分享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 >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最新治療指引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 家屬分享
    • 額狀顱縫早閉 >
      • 額縫早閉最新治療指引
      • 輕度額縫顱縫早閉
    • 人字縫顱縫早閉
    • 雙側冠狀顱縫早閉
    • 多條顱縫早閉 >
      • 亞伯氏症候群Apert Syndrome
      • 案例分享 小檸檬的故事(新聞)
      • 顱縫早閉 案例分享
    • 2022顱縫早閉治療指引
  • 唇腭裂
    • 產前超音波發現唇腭裂
    • 唇腭裂寶寶, 該做些什麼檢查?
    • 唇腭裂寶寶專用奶瓶資訊
    • 一期的唇裂手術 >
      • 長庚唇裂手術的演進
      • 唇裂術後護理照顧
    • 周歲的腭裂手術 >
      • 中耳積水及聽力問題
      • 顎裂手術後護理
    • 隱性顎裂
    • 唇腭裂寶寶的聽與說
    • 語音矯正手術
    • 十歲的牙齦植骨手術 >
      • 牙床植骨術後照顧
    • 正顎手術 >
      • 正顎手術併發症
      • 正顎手術 術後衛教
    • 二期唇鼻美容手術 >
      • 唇鼻整修手術術後照顧
    • 其他相關手術
    • 殘障手冊, 重大傷病, 罕見疾病??
    • 我的唇顎裂寶寶將來需要正顎手術嗎?
    • 唇顎裂寶寶牙齒的健保補助
  • 其他顱顏疾病
    • 皮爾羅賓症候群
    • 半邊小臉症(巨口症)
    • 眼距過寬症候群
    • 漸行性半臉萎縮症Parry-Romberg disease
  • 醫生介紹
  • 聯絡方式及掛號
  • 部落格

矢狀顱縫早閉症最新治療指引 (2021年最新)

「2021最新指引」
  以下就2021年在J Craniofac Surg雜誌發表的顱縫早閉最新版治療指引提供最新的證據和建議(可免費下載閱讀原文)
(Updated Guideline on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Craniosynostosis. J Craniofac Surg 2021 Jan-Feb 01;32(1):371-450.)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769187/
​矢狀顱縫早閉是否應該進行手術?
​文獻回顧都沒有明確地討論矢狀顱縫早閉的手術適應症, 是否需進行手術需根據專科醫師的建議. 
 
根據大多數專科醫師的建議, 因為矢狀顱縫早閉並不會隨著年紀長大而改善頭型, 因此矢狀顱縫早閉應該進行手術矯正. 

根據此文獻的團隊發現, 大多數孩童的家長會因綜合考量關於外觀的改善(aesthetic result), 神經認知功能(neuro-cognative functions), 以及視力(sight), 等可能影響的因素而決定進行手術.

​只有手術可以改善外觀, 減少神經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機會, 減少視力問題的發生機會. (p.388~p.389)


​
圖片
圖片
圖片
​矢狀顱縫早閉應該進行小傷口顱縫切除還是全頭顱塑形重建呢?
​目前有多篇的研究顯示小傷口顱縫切除手術的失血較少, 手術中較不需要輸血, 手術時間較短, 住院時間較短, 而且美觀的結果與全頭顱塑形手術差不多. 
 
但是所謂的小傷口顱縫切除術是要選擇內視鏡顱縫切除手術(手術後須戴頭盔), 或是放入一個彈簧牽引器(spring distraction), 則是決定在外科醫師的喜好與經驗. 
 
目前比較小傷口顱縫切除術與全頭顱塑形手術的外型美觀研究, 都只限於手術後一年的追蹤, 至於長期的追蹤(比如手術後五年)結果仍然證據不足, 也沒有針對將來神經認知方面或是視力方面問題的比較. 
 
小傷口顱縫切除術: 須在寶寶六個月以前進行, 寶寶六個月大後頭骨變硬則不容易塑形
 
全頭顱塑形手術:須在寶寶六個月大之後進行, 因手術後有可能會造成頭骨發育的問題
 
因此目前的建議是, 在寶寶5.5個月以前可以進行小傷口顱縫切除術, 但超過六個月則需進行全頭顱塑形手術
矢狀顱縫早閉症應該在寶寶六個月以前進行手術?還是六個月以後?
​目前只有一篇研究說明在矢狀顱縫早閉的寶寶6-12個月中間是最容易發生視神經盤水腫papilledema的現象(表示腦壓上升), 因此應該在寶寶六個月以前進行手術. 但只有一篇文章做這樣的研究, 所以證據力較弱. 
 
在六個月以前進行手術的適應症就是因為矢狀顱縫早閉症出現視神經盤水腫的機會(表示腦壓上升的機會)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機會增加, 因此, 目前的文獻建議, 如果可以的話, 在六個月以前進行手術. 
 
矢狀顱縫早閉症怎麼進行追蹤?無論有沒有進行手術都需要進行追蹤
​每一年都要進行眼底鏡檢查是否有出現視神經盤水腫papilledema的現象或是OCT眼底電腦斷層直到6歲
 
研究中發現, 在追蹤的矢狀顱縫早閉症患童裡, 9歲以前都有被發現視神經盤水腫papilledema的現象(表示腦壓上升), 最常見是出現在3歲到6歲之間. 
 
綜合以上結論, 矢狀顱縫早閉症需每年追蹤眼底鏡檢查是否有出現視神經盤水腫papilledema的現象或是OCT眼底電腦斷層直到6歲.
6歲之後, 則是有需要才需要去做. 因為6歲之後會發生視神經盤水腫papilledema(表示腦壓上升)的機率較低. 
盧亭辰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
​兒童整形外科。小兒顱顏外科

顱縫早閉、頭型異常、小兒顱顏、唇顎裂

Line@ 加為好友
圖片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首頁
  • 簡介
  • 頭型異常
    • 如何睡出理想的頭型?
    • 姿勢性頭型異常 >
      • 寶寶頭型怪怪的, 是顱縫早閉症嗎?
    • 被診斷出顱縫早閉症, 該怎麼處理?
    • 顱縫早閉症造成的腦壓上升
    • 顱縫早閉造成的小腦扁桃體脫垂
    • 矢狀顱縫早閉 >
      • 矢狀顱縫早閉症最新治療指引(2021)
      • 非典型矢狀顱縫早閉治療指引
      • 矢狀顱縫早閉 案例分享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 >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最新治療指引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 家屬分享
    • 額狀顱縫早閉 >
      • 額縫早閉最新治療指引
      • 輕度額縫顱縫早閉
    • 人字縫顱縫早閉
    • 雙側冠狀顱縫早閉
    • 多條顱縫早閉 >
      • 亞伯氏症候群Apert Syndrome
      • 案例分享 小檸檬的故事(新聞)
      • 顱縫早閉 案例分享
    • 2022顱縫早閉治療指引
  • 唇腭裂
    • 產前超音波發現唇腭裂
    • 唇腭裂寶寶, 該做些什麼檢查?
    • 唇腭裂寶寶專用奶瓶資訊
    • 一期的唇裂手術 >
      • 長庚唇裂手術的演進
      • 唇裂術後護理照顧
    • 周歲的腭裂手術 >
      • 中耳積水及聽力問題
      • 顎裂手術後護理
    • 隱性顎裂
    • 唇腭裂寶寶的聽與說
    • 語音矯正手術
    • 十歲的牙齦植骨手術 >
      • 牙床植骨術後照顧
    • 正顎手術 >
      • 正顎手術併發症
      • 正顎手術 術後衛教
    • 二期唇鼻美容手術 >
      • 唇鼻整修手術術後照顧
    • 其他相關手術
    • 殘障手冊, 重大傷病, 罕見疾病??
    • 我的唇顎裂寶寶將來需要正顎手術嗎?
    • 唇顎裂寶寶牙齒的健保補助
  • 其他顱顏疾病
    • 皮爾羅賓症候群
    • 半邊小臉症(巨口症)
    • 眼距過寬症候群
    • 漸行性半臉萎縮症Parry-Romberg disease
  • 醫生介紹
  • 聯絡方式及掛號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