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兒童整形顱顏外科 盧亭辰醫師
  • 首頁
  • 簡介
  • 頭型異常
    • 如何睡出理想的頭型?
    • 姿勢性頭型異常 >
      • 寶寶頭型怪怪的, 是顱縫早閉症嗎?
    • 被診斷出顱縫早閉症, 該怎麼處理?
    • 顱縫早閉症造成的腦壓上升
    • 顱縫早閉造成的小腦扁桃體脫垂
    • 矢狀顱縫早閉 >
      • 矢狀顱縫早閉症最新治療指引(2021)
      • 非典型矢狀顱縫早閉治療指引
      • 矢狀顱縫早閉 案例分享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 >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最新治療指引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 家屬分享
    • 額狀顱縫早閉 >
      • 額縫早閉最新治療指引
      • 輕度額縫顱縫早閉
    • 人字縫顱縫早閉
    • 雙側冠狀顱縫早閉
    • 多條顱縫早閉 >
      • 亞伯氏症候群Apert Syndrome
      • 案例分享 小檸檬的故事(新聞)
      • 顱縫早閉 案例分享
    • 2022顱縫早閉治療指引
  • 唇腭裂
    • 產前超音波發現唇腭裂
    • 唇腭裂寶寶, 該做些什麼檢查?
    • 唇腭裂寶寶專用奶瓶資訊
    • 一期的唇裂手術 >
      • 長庚唇裂手術的演進
      • 唇裂術後護理照顧
    • 周歲的腭裂手術 >
      • 中耳積水及聽力問題
      • 顎裂手術後護理
    • 隱性顎裂
    • 唇腭裂寶寶的聽與說
    • 語音矯正手術
    • 十歲的牙齦植骨手術 >
      • 牙床植骨術後照顧
    • 正顎手術 >
      • 正顎手術併發症
      • 正顎手術 術後衛教
    • 二期唇鼻美容手術 >
      • 唇鼻整修手術術後照顧
    • 其他相關手術
    • 殘障手冊, 重大傷病, 罕見疾病??
    • 我的唇顎裂寶寶將來需要正顎手術嗎?
    • 唇顎裂寶寶牙齒的健保補助
  • 其他顱顏疾病
    • 皮爾羅賓症候群
    • 半邊小臉症(巨口症)
    • 眼距過寬症候群
    • 漸行性半臉萎縮症Parry-Romberg disease
  • 醫生介紹
  • 聯絡方式及掛號
  • 部落格

如何睡出一個「理想」的頭型?

這個問題是在門診最常被問的一個問題, 但苦於沒有實際照片可以分享, 所以遲遲沒有完成這篇文章. 

誰知我家老三不預期的出現, 正好來分享一下我家兒子的頭型養成
.

首先要來定義所謂的「理想」頭型. 現在的觀念不像以前時代, 後腦勺要睡得越扁越好(表示寶寶將來比較聽話?), 現今的父母大多希望寶寶的頭型可以維持出生時的渾圓頭型, 將來「光頭」的時候比較好看(大概男寶比較有差)?
​

以下是「理想」頭型參考, 通常寶寶出生時都是所謂的「理想」頭型. 從頭頂來看以及從側面來看. 仔細比對, 如果有異常的頭型也可以從這裡看出端倪. 

圖片

睡出理想頭型,首先要知道安全睡眠的觀念
​

以醫學專業的角度, 談到新生兒睡眠, 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證寶寶的安全. 以前對於新生兒的睡姿, 比較傾向趴睡, 寶寶才能睡得安穩. 但是「嬰兒猝死症」(簡稱SIDS)的發生, 改變了對新生兒睡姿的建議. 「嬰兒猝死症」是發生在一歲以下的新生兒, 尤其是出生到四個月, 發生的不明原因死亡. 自從美國兒科學會(AAP)從1992年開始建議所有寶寶均採用「仰臥」睡眠的方式以來, 因「嬰兒猝死症」導致的死亡率得以大幅下降. 
​

不過, 因其他原因(如窒息, 擠壓, 和哽塞)導致的睡眠相關死亡率反而有所上升. (像是皮爾羅賓症寶寶或是顎裂寶寶就不建議用仰睡的方式, 這部分在後面會再談)

另外, 就頭型異常來說, 自從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仰睡之後, 因後腦勺扁平, 被懷疑「人字縫顱縫早閉」而被抓去手術的病人反而增多了(可能早年影像診斷並不發達)

下面先介紹安全睡眠的觀念, 在說明如何從安全睡眠睡出理想頭型. 

安全的睡眠環境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學會)

圖片
1. 對寶寶而言, 首先要有一個安全的睡眠地點, 就是一個獨立的睡眠空間, 且靠近父母的床. 寶寶最好在父母的房間睡至少6個月, 最好是一年. 主要是如果有發生問題, 父母比較容易察覺. 

2. 寶寶需置放於一個獨立的睡眠空間, 像是嬰兒床, 而且使用牢固的睡眠平面, 床墊需要經核准安全才能使用, 通常是不可以太「軟」, 免得寶寶口鼻陷入. 上面要鋪上大小合適的床單. 

3. 不要在寶寶的睡眠區域使用枕頭, 毯子, 絨毛玩具, 綿羊皮等等無法透氣的東西

4. 確保沒有東西遮蓋寶寶的頭部

5. 給寶寶穿上睡衣, 像是一件式睡袋, 勿使用毯子

6. 柔軟物件, 玩具, 和寬鬆的寢具須遠離寶寶的睡眠區域

其他安全睡眠的建議:


  1. 始終將寶寶放在堅固的床上睡覺, 不使用汽車座椅以及其他坐式裝置
  2. 不要在沙發上或坐在沙發以上給寶寶餵奶, 以防您會睡著. 餵奶後, 請盡量讓寶寶放回嬰兒床或搖籃
  3. 從嬰兒床上撤走柔軟的物件或鬆軟的寢具, 嬰兒床不應使用嬰兒床圍墊,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嬰兒床圍墊能夠防止寶寶受傷, 但是, 它具有令寶寶窒息, 勒頸, 或擠壓的潛在風險
  4. 考慮在寶寶小睡及睡覺時使用安撫奶嘴
  5. 請勿讓寶寶在睡覺時感覺過於悶熱, 測量室溫, 確保其對於成人而言十分舒適. 根據您的感受為寶寶增減衣物
  6. 建議每天在有人陪伴之下讓清醒的寶寶俯臥一段時間, 幫助寶寶的頭部,肩部和肌肉發達. 它還能降低寶寶頭部變得扁平的機會


(資料來源:嘉惠爾醫院產後護理指南,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及疾管署CDC)

​

如何睡出「理想」頭型?

以下是根據專家建議以及個人經驗歸納出來的幾項重點:


  1. 寶寶的床應採用較硬的床墊:寶寶的脖子很柔軟, 而且大部分的寶寶出生時都是渾圓的頭型, 基本上只要床鋪不是很軟, 寶寶的頭自然而然變成「側躺」(因為後腦勺是圓的). 到底要多硬?不能有多軟?一般來說, 1-6個月的寶寶使用的床墊都是有規定的, 通常會是較硬的床墊, 如果沒有床墊, 就是一個木板床的話, 適合的軟硬度大約是放上兩條浴巾的厚度就可以了(如果放浴巾, 上面需要有一個固定, 鋪平整的床單). 這樣的軟硬程度寶寶頭會側躺, 也不會有塞著口鼻的問題.
  2. 不建議使用枕頭:寶寶在三個月內基本上都不需要使用枕頭的, 而且三個月內的頭骨很軟, 很容易變形, 枕頭的缺點就是把寶寶的頭一直固定在同一個位置, 而且幾乎都是正躺的姿勢, 雖然寶寶看似舒服, 但由於頭都沒有辦法轉動, 所以很容易造成後腦勺扁平. 正躺是有缺點的, 如果是剛喝完奶,寶寶吐奶的話, 正躺會有嗆到的風險. 
  3. 每3-4小時餵奶後更換姿勢: 因為寶寶頭會有「側躺」地傾向, 所以每次餵完奶後放回嬰兒床時, 盡量把頭換邊躺. 比如說這次側右邊, 下次側左邊, 這樣的頭型才會均勻. 餵奶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次左側餵, 一次右側餵, 不要讓寶寶都躺在同一邊. 
  4. 嬰兒床, 嬰兒鈴定時要換位置:有些嬰兒鈴會架在嬰兒床欄上, 大一點的寶寶會循著聲音將頭轉向有嬰兒鈴的那側, 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造成頭型的偏斜. 另外, 嬰兒床通常都會靠牆, 寶寶通常都會循著聲音轉頭, 因此也有可能久而久之都習慣性的側向同一邊而導致頭型偏斜
  5. 每3-4小時寶寶餵奶前, 讓寶寶「趴」一下:很多新手父母開始帶寶寶時, 常常會寶寶一哭就馬上拿奶來餵, 想說奶喝了就會睡覺. 結果往往寶寶喝沒多少就睡了, 但是1-2個小時又因為餓起來哭. 惡性循環下去把大家都搞得很累. 事實上, 寶寶也是需要「運動」的. 對於寶寶來說, 最好的「運動」就是練習「哭」以及「趴」(通常這兩件事會一起發生). 「趴」對於寶寶來說有很多好處, 包括練習頸椎的力量, 而且也可以避免寶寶柔軟的頭骨成天躺在床上而定型. 以我出生時體重過小的老三為例, 他開始練習「趴」兩三天之後, 頭就可以轉了!本來頭重到抬不起來. 但是給寶寶「趴」一下運動需要專人在旁邊看著喔!千萬不能離開寶寶, 免得寶寶頭轉不過來會有窒息的危險.
  6. 可以些微的「側躺」: 可以利用捲起來的布放置在寶寶的胸腹以及背部, 讓寶寶稍微的側躺. 讓頭部維持在側躺的位置. 但是要注意的是, 在頭部區域絕對要「淨空」喔, 要小心寶寶不小心從「側睡」變「趴睡」, 通常在寶寶出生前幾週時, 如果脖子的力量不夠強, 還是要先從「仰臥」, 訓練寶寶脖子力量開始. ​
圖片
圖片
盧亭辰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
​兒童整形外科。小兒顱顏外科

顱縫早閉、頭型異常、小兒顱顏、唇顎裂

Line@ 加為好友
圖片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首頁
  • 簡介
  • 頭型異常
    • 如何睡出理想的頭型?
    • 姿勢性頭型異常 >
      • 寶寶頭型怪怪的, 是顱縫早閉症嗎?
    • 被診斷出顱縫早閉症, 該怎麼處理?
    • 顱縫早閉症造成的腦壓上升
    • 顱縫早閉造成的小腦扁桃體脫垂
    • 矢狀顱縫早閉 >
      • 矢狀顱縫早閉症最新治療指引(2021)
      • 非典型矢狀顱縫早閉治療指引
      • 矢狀顱縫早閉 案例分享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 >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最新治療指引
      • 單側冠狀顱縫早閉 家屬分享
    • 額狀顱縫早閉 >
      • 額縫早閉最新治療指引
      • 輕度額縫顱縫早閉
    • 人字縫顱縫早閉
    • 雙側冠狀顱縫早閉
    • 多條顱縫早閉 >
      • 亞伯氏症候群Apert Syndrome
      • 案例分享 小檸檬的故事(新聞)
      • 顱縫早閉 案例分享
    • 2022顱縫早閉治療指引
  • 唇腭裂
    • 產前超音波發現唇腭裂
    • 唇腭裂寶寶, 該做些什麼檢查?
    • 唇腭裂寶寶專用奶瓶資訊
    • 一期的唇裂手術 >
      • 長庚唇裂手術的演進
      • 唇裂術後護理照顧
    • 周歲的腭裂手術 >
      • 中耳積水及聽力問題
      • 顎裂手術後護理
    • 隱性顎裂
    • 唇腭裂寶寶的聽與說
    • 語音矯正手術
    • 十歲的牙齦植骨手術 >
      • 牙床植骨術後照顧
    • 正顎手術 >
      • 正顎手術併發症
      • 正顎手術 術後衛教
    • 二期唇鼻美容手術 >
      • 唇鼻整修手術術後照顧
    • 其他相關手術
    • 殘障手冊, 重大傷病, 罕見疾病??
    • 我的唇顎裂寶寶將來需要正顎手術嗎?
    • 唇顎裂寶寶牙齒的健保補助
  • 其他顱顏疾病
    • 皮爾羅賓症候群
    • 半邊小臉症(巨口症)
    • 眼距過寬症候群
    • 漸行性半臉萎縮症Parry-Romberg disease
  • 醫生介紹
  • 聯絡方式及掛號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