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2017羅慧夫基金會舉辦顱顏北區醫護聯合討論會演講 小兒顱顏疾病相對冷門, 主要是現在台灣少子化, 產前超音波神準, 台灣先天的顱顏疾病越來越少, 所以除了專業的醫護人員, 基本上大部分的醫護人員對此方面的都不甚了解. 越不了解, 對先天小兒顱顏疾病就會越懼怕. 事實上, 很多小兒顱顏疾病都只是外觀的問題, 小孩的智力與發育都與常人無異. 是不是該剝奪這些胎兒的生存權?其實下這個決定必須有通盤的了解.
我曾經聽過我的唇顎裂寶寶的媽媽大罵先前的產檢醫師, 一檢查出兔寶寶, 就鼓勵其去流產. 而且還牽拖兔寶媽一些其他的原因才會懷有唇顎裂寶寶. 我認為很多的誤會都來自於不了解. 如果說孕婦都可以有健全的資訊, 產檢醫師也可以提供適當的管道讓產婦在了解後自行決定, 大概就比較不會有這樣的紛爭. 除了唇顎裂, 顱縫早閉在台灣也是一個非常不被人了解的顱顏疾病. 在北美國家, 幾乎所有的家醫科醫生或是小兒科醫師都對這類疾病有部分的認識. 其實非專科醫師並不一定要有通盤的了解, 但是需要有「警覺」的判斷力, 才可以提早轉介給專科醫師. 當然, 顱縫早閉造成的頭型異常常會讓人感覺是「睡姿」造成的, 而沒有警覺. 亞洲人案例少, 本來就很難訓練專科醫師. 我也必須承認我在多倫多病童醫院看了數十例病童之後, 才有獨立判斷的能力. 在台灣, 數十例已是一年整個台灣的量. 羅慧夫基金會一直在這方面做很多的努力, 這次的「北區醫護聯合討論會」就是為此而辦, 希望可以在演講中讓醫護人員知道, 小兒顱顏疾病在台灣現在的治療. 基本上, 這些治療目前也都是相當簡化而且大多是全健保手術. 如有演講需求, 歡迎來邀約~
1 評論
|
作者一位女整形外科醫師, 以小兒顱顏手術為職志。 類別
全部
封存檔
四月 2025
|